盤點我國傳統習俗 秋分習俗之秋祭月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【魚尾紋怎麼去掉】
秋分節氣的到來,意味著秋天已經過一半,而對於秋分習俗有許多,如吃秋菜、樹蛋、秋祭月等等。其中秋祭月曾經是傳統的節日呢,後來因為每逢秋分這一天不一定都有圓月,所以人們認為祭月而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。

秋祭月
秋分習俗之秋祭月
秋分曾是傳統的“祭月節”。如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說。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“祭月節”而來。據考證,最初“祭月節”是定在“秋分”這一天,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歷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圓月。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。所以,後來就將“祭月節”由“秋分”調至中秋。據史書記載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習俗。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、地壇、月壇、天壇。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。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“拜月壇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樓”的古跡。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。北京的“月壇”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傢祭月修造的。《北京歲華記》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:“中秋夜,人傢各置月宮符象,符上兔如人立;陳瓜果於庭;餅面繪月宮蟾兔;男女肅拜燒香,旦而焚之。”北京祭月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,就是“惟供月時,男子多不叩拜”,此即民諺所說“男不拜月”。



